初體驗:在台北道教宮廟裡的杜爾迦女神節慶祝活動

Beyond The Food
Oct 26, 2020

--

在道教宮廟舉辦的印度教祭祀活動,全台灣大概僅此一場吧 XD

印度教信仰有非常多重要的女神,慶祝女神的節日在印度各邦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方式。其中,最著名的節日就是九夜節(Navaratri)與杜爾迦女神節(Durga Puja)了。這兩個節日其實都是在為北印度新年排燈節Diwali暖身,但是慶祝方式因地方習俗不同而各有不同風采。

快速了解類似於台灣小年夜到過年概念的印度年末系列節日,詳達人專文介紹:

對印度西北的古吉拉特邦來說,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九夜節Navratri慶祝活動了。Nav是九,ra是夜,tri是身心靈三個層面,這個單字意味「九個晚上對女神的敬拜」。九夜節期間,古吉拉特邦特有的慶祝舞蹈形式特別盛大;人們會穿上鮮豔多彩的傳統服飾圍成圈圈拿著小木棒跳舞(Dandiya;Garba Raas),也是小編連續參加兩年的活動,主要是因為來自古吉拉特邦的經商者較早在台灣形成社群,也因此地方慶典活動也相對成熟有規模,但以會員制或是邀請制為主。(今年這個活動甚至受到本地媒體的關注有特別來派員記錄報導喔~詳下面連結)

有趣的是,今年因緣際會,剛好被西孟加拉邦網友邀請參加他們社群辦的杜爾迦女神節慶祝活動,剛好就隔一天,雖然對小編其實是遠得要命的汐止,但想想也是難得有機會一次見識到不同社群文化,所以還是衝了~ 其實今年小編知道在大台北至少有兩場杜爾迦女神節慶祝活動,且剛好都在中研院附近的汐止社區,兩場都有分享在粉專上方便大家參考,兩場也都是連續兩個週末的活動,這週錯過的還有下週~ 有興趣的朋友請把握喔。

但之所以小編選擇這場除了因為朋友邀請,真正燃燒起我的行動力的則是地點 - 印度人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居然選在台灣的道教宮廟裡,而且宮廟還慷慨出借一樓空地搭臨時祭壇 XD 這樣融合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台灣的宗教多元性及文化包容度真不是蓋的!

位在東印的西孟加拉邦慶祝杜爾迦女神節跟古吉拉特的九夜節時間差不多。Durga是濕婆神妻子(雪山女神Pārvatī)的其中一個化身(又稱Kali),以尚武形象深入人心,這天是她戰勝惡神阿修羅的日子,所以這天也象徵善良戰勝黑暗的日子。在印度西孟加拉邦,杜爾迦女神節是最重要的宗教節日,節日期間,西孟加拉邦首府加爾各答成為許多臨時搭建的女神祭壇的大型裝置藝術展示場地。「杜爾迦女神在印度各處有不同的形象,但只有在西孟加拉邦的祭典神壇上,才會見到杜爾迦女神和祂的四個兒女一同出現,祂們各自代表著一種神聖的能力,例如破除困難、掌管智慧、音樂和學術知識等。」(參考來源:七大慶典,了解燦爛多元的印度(黃偉雯(瑪杜莎)

主辦單位特地從印度運回來的杜爾迦女神神像組

不同於古吉拉特以舞蹈狂歡為重頭戲,西孟加拉邦的杜爾迦女神節其宗教儀式才是整個節日的重心,這也能從台北兩場Durga Puja的活動流程看到;節日期間每天都有一連串的頌歌、獻燈儀式(aarti)和分發受過神明祝福的食物(prasad)。儀式期間,祭壇中經常迴蕩著有節奏的鼓聲和洪亮的號角聲-這晚在台北的西孟加拉社群也透過敲擊著從印度帶來的鼓(Dhak)、鈸,以及吹響貝殼號角,慎重復刻他們在故鄉的慶典。

其中吹貝殼號角我還是第一次在台灣的印度活動見識到,低沉卻宏亮的聲音感覺特別神秘,隨著這瀰漫濃濃異國風情宗教儀式的進行,我突然想到了尼爾蓋曼的【美國眾神】-如同數百年前歐洲各地的移民帶著希望與對未知的敬畏來到新大陸,各自的信仰也逐漸在新的家園落地生根- 感覺以這鳴奏的樂音及祭司點燃的香火作為載體,杜爾迦女神的分靈也被迎請到這小島上,眷顧著飄洋過海來打拼的印度僑民。

相較於其他較大印度社群多假大型活動空間舉辦以表演導向為主的節慶活動,東印度社群在台灣顯得相對較小,但也是透過這樣社區式的活動舉辦,可以看到更多本土的面向以及感受同鄉的人為同一個活動聚集在一起的溫馨,是很特別的體驗!

從北台灣各地特地前來參拜的學生們

--

--

Beyond The Food
Beyond The Food

Written by Beyond The Food

在台灣的印度人都在吃什麼玩什麼?讓北台灣最愛跑印度活動的我來告訴你!https://www.facebook.com/beyondthefood/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