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台灣三大排燈節慶典回顧(下)
真的是拖越久越懶得寫呢。一周過後發現想到的更少了哈哈哈
不過為了之後不後悔,我還是認真地來寫完吧(難道這就是稿債的感覺)
上次說到表演,其實今年排燈節還有一大看點就是Live band表演-只能說長江後浪推前浪,每年新來的學生都會為活動帶來新鮮感;比如今年就是中研院的樂團Upside down大放異彩。
這團團員主唱之一是以前我就認識的,來自西孟加拉。此外其他團員除了來自印尼的鍵盤手之外,其他人都來自西孟加拉邦。特別是主唱Debapriya以及吉他手兼副主唱Avinav-另外我還想到民謠走唱姊弟雙人組的Rajat-不禁讓人覺得西孟加拉邦真的音樂之邦;Bengali應該是最富音樂性的語言之一了吧。
他們的演出顛覆這類型(台灣排燈節慶祝活動)活動既有的版路-非常印度觀眾取向的熱舞演出或是非常藝術性的古典樂器演奏-他們試著融合台灣與印度的群眾可能喜歡的類型;在中研院與中央三四首歌曲的現場演唱中各自挑了幾首經典印地語與英文流行歌曲,比如Gulabi Aankeinein、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 Numb等等;都是許多我們這年代的人可以朗朗上口的曲目。而主唱們穩定的表現讓人驚豔;遠超乎過去活動中純拿麥克風自嗨的自願表演者 XD
作為開始不到一年的團我覺得已經相當出色。特別是吉他手,我整個被電到啊哈哈哈哈(硬要提)來自大吉嶺的他從五官上明顯可以看出與其他刻板印象中的印度人非常不同;其實長得更像藏/漢民族,屬於主要分布於印度及尼泊爾的塔芒族-這也是我對印度總是不厭倦的地方之一,因為印度地大物博文化非常多元,從認識的新朋友身上總是能見識到不同的風土民情-而塔芒人最廣為人知的也是他們的音樂天賦;經常可以在印度尼泊爾的文化藝術活動中見到塔芒族表演者的蹤跡。
不知不覺扯得有點遠 XD 好我要拉回來了-就是這位吉他手兼主唱-在我做功課了解到背景文化前就為他的聲音驚艷~聲音清亮,且唱Hindi或英文都非常好聽;尤其是英文咬字,真的很不印度;唱英文情歌那邊我的迷妹魂大爆發,顧不得自己還在主持,立刻在舞台旁邊用手機側錄~
我絕對不是因為自己私人偏好特別介紹本團啦哈哈哈(心虛)
另外在這次中研院排燈節首次見到的表演還有另外一組來自西孟加拉邦的女孩們表演的”Rabindra Nritya Natya”-再一次感謝能成為中研院主持團隊;讓我有機會不飛印度就可以體驗這麼多元炫目的印度文化-領舞的女孩我認識,但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表演。雖然不是專業舞者,但是她用心呈現家鄉文化瑰寶-大家都知道19世紀印度哲學家詩人泰戈爾,正是西孟加拉邦的驕傲。過去我只知道泰戈爾的詩歌,經由這表演才知道原來他的涉獵頗廣,Rabindra Nritya Natya就是泰戈爾創作的舞劇作品集合稱呼;換句話說就是以歌舞劇形式呈現的泰戈爾詩歌作品。其舞蹈形式不算獨一無二;基本上吸收了印度古典舞蹈(婆羅多、卡塔卡利與曼尼普利)的精髓,也非常著重眼神與臉部表情。朋友們的表演可圈可點,呈現出東印度特有的優美典雅。
都說到唱歌了我覺得還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不知道各位對於數年前網路上爆紅的印尼好聲音Isma有沒有印象(參考文章:「印尼好聲音」:數十萬粉絲、跨國爆紅的網路歌手,真實身分竟然是…… )此外經常在網路上看到許多印尼神人cover的寶萊塢歌曲,讓我對印尼人的歌唱才華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本次中央大學也有來自印尼的好聲音,他們是Angun及Grace。其實當我看到節目單的時候就有印象了-去年初次來中央也有他們的表演!本次他們的表演安排在中研院LIVE BAND之後其實我一開始是有點為他們擔心的;因為這組三人團體只有一把木吉他,而且他們過去也都是唱抒情歌曲,我擔心觀眾反應會一下太冷漠-殊不知我完全多慮;好聲音完全不需要華麗的舞台效果或是太多樂器陣容襯托-兩位印尼女孩和聲加上一把木吉他就讓台下的觀眾為之瘋狂-應該說他們唱得應該比在座百分之九十五的印度學生都還好(!?)如果撇開語言不看,唱歌的表現更是商演級。大家可以點進影片感受一下印度觀眾朋友的熱情~
好了好了我真的要說到食物了。
食物的部分本次只有兩家,中研院如去年由印渡風情提供,中央大學及清華大學則都由馬友友印度廚房提供。姑且不論美味程度(這種事情本來就很主觀)不過經歷這些年,真心感覺到出餐的兩難-要新鮮美味符合印度人挑剔的味口,則把廢形式是唯一正解。但如果考量到出餐速度以及活動流暢程度,那麼餐盒才是最理想的方式。
把廢慢但是食物熱,吃起來就是爽。但是通常學校場地時間都有限制,如果觀眾人數多,用餐時間勢必會壓縮到下半場演出,每人一個餐盒一下子就發完,其實大多台灣人是可以接受的;不過挑剔的印度人就會扣分;且餐盒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只能當下吃完。為了裝盒配送,餐廳製作的時間會比把費還提早,這時間很難算的精準;本來賓客拿到時就因為餐盒形式壓縮到食物的熱度及新鮮度了,如果當下沒吃完,基本上就不能吃了。
清大當天也協助主持的我吃飯時間其實不夠充裕,留到結束想說帶回家當消夜-殊不知印度學生勸我倒掉,說很多都臭掉不能吃了。我本來還半信半疑,倒了才聞到溢散出來的味道-尤其咖哩跟優格類,真的不行了啊。覺得有點可惜-幸好我有先把坦督里雞腿以及印度甜球古拉賈夢吃掉~如果能在晚餐時間吃完應該口味還是很棒的啦。
至於印渡風情,根據參加中研院及清大場的朋友表示,本次完勝-本來去年中研院出餐頗為人詬病-因為晚去取餐的人只有湯汁沒有料,但今年準備的份量非常夠而且味道該辣的有辣,許多朋友們相當滿意。
中央大學上次是Thali這次則是馬友友-其實我必須說這些年印度文化活動外燴,如果對辦活動新手而言,絕對是最安全的選擇之一了(個體戶去餐廳用餐的評價則不在本文討論範圍)。除了名氣之外也因為餐廳規模(北台灣就有八家分店),在北部的活動通常有餐廳可以就近支援,不用特別擔心新鮮度以及晚到的問題。且餐飲品質也因為有專業配送設備投資,因此可以確保口味不會差餐廳內用餐太多。
在一開始參與北台灣印度節慶活動時,其實對於這個品牌其實評價滿不一;朋友當中也有不少真的不喜歡的。但這幾年來我真的有感覺到不同。對我來說外燴活動餐飲難不在於把一次活動做得很好,而是每次都能夠維持穩定的品質。所有餐點都讓人都滿意不可能;邊嫌邊吃顯示出大家都能接受就是成功-畢竟我們台灣人出外用餐也是這樣不是嗎,哈哈。
中央大學本次晚餐全素-雖然對於吃葷的人來說可能略失望,但就我而言,全素毫不減損本次餐點的美味!尤其是禮堂外新鮮現做的烤餅還有熱呼呼的甜點-350元的門票可以吃成這樣我真的很感激了 XD 除了北印常見的Samosa咖哩角以及炸蔬菜Pakora以外,這次還有南印Upma以及Sambar;讓人從食物中也可以感受到南北共融,默默覺得發現這個梗的我觀察很深入你說是不是 XD
特別喜歡馬友友印度甜球的我,這次還特別發現一個小驚喜-這次中央的甜球居然還加熱!在糖漿浸泡著的甜球的大鍋下還有一個保溫鍋~真的是揪感心~櫃檯的弟弟說:我覺得你看起來是可以吃兩顆以上的人。你沒看錯喔 XD 在場中忙碌的老闆看到我也會心一笑-”這孩子肯定又是衝著我的甜球來的”-另外還塞給我兩顆手工印度甜點,同時也是印度喜慶節日、排燈節重要象徵之一的食物-Laddu給我吃!!!感覺立刻獲得了祝福呢~超開心的
如果有印度朋友想吃新鮮的印度甜點或是有送禮的需求,也都可以上馬友友線上商店下訂客製化的甜點組合唷
排燈節結束以後接下來就是一月的泰米爾豐收節了。之後若有活動,也會隨時在粉專上與大家分享!趕緊按讚追蹤起來一起跑趴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