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台灣三大排燈節回顧
今年是個特別的一年,正當國際上還在為武漢肺炎第二波疫情人人自危時,出不了國的台灣人紛紛舉辦活動及在島上各種報復性出遊。這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在在台印度社群內-往年就小編所知,北台灣有公開舉辦排燈節慣例的主要就三場-台北中研院、桃園中央大學,以及新竹清華大學。然而今年因為疫情,本來中研院及清華大學都沒有要辦,一直到中央在十一月第一個周末成功地辦了第一場後,才陸續收到其他單位要辦的消息;包含台北代表場(中研院)、規模較小的台北醫學大學,以及首次辦理排燈節的元智大學。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今年由外交部發起排燈節慶典帶來的效應,小編發現在全台各地大專院校舉辦的排燈節場次也是來到一個新高度,由北到南由西到東,十一月的每個周末都有活動,讓人特別感受到在這塊寶島上的安全與幸福。
人在台北的小編不免俗地這次也要來盤點一下北台灣三場,不過這次就沒有清大了,而是中央(11/7)、元智(11/14)、以及上周末剛落幕的中研院(11/28)。除了武漢肺炎之外,北台灣每場我能參加就參加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許多老朋友因為職涯規劃,陸續離開校園或是台灣;對我來說每一場都可能是和朋友最後一次一起慶祝,想想也是有點小感傷-特別是中研院,從2017開始參加到今年,熟悉的女生朋友所剩無幾;活動主辦團隊成員也換了一批新人,感覺明年應該是完全不同的光景吧~ 到時候我會是什麼角色參與呢?這邊先留個記錄,明年再來比較看看吧。
節目安排
精采程度:中研院≧中央>>>元智
多樣性:中央>中研院>>>元智
嗨度:中央>元智>中研院
食物
美味程度:元智>中央>中研院
工作團隊(純主觀)
中央>中研院>>>元智
總體評分:中央>中研院>>>元智
看看去年評比(點我)
元智大學
元智大學過去幾年以舉辦灑紅節(Holi)聞名,然而這一兩年一方面因為主要籌畫活動及經辦大多流程的學長離校;和新進學弟妹有經驗傳承的斷層,另一方面也因本次主導活動的主贊助單位也缺乏辦理大型活動的經驗,在倉促辦理前提下(約10~14天)其實要辦好不容易;特別是宣傳時間過短,最容易影響到的就是來客量及收入,這也是許多辦活動的人最怕的事;如果時間太短不如不辦;除非有金主贊助,做給金主看就好。不過由於地利優勢(桃園選擇少,不少人來主要是因為方便)還有當天天氣好,所以當天臨場售票狀況也不錯,最後抽獎箱裡面還有100多張的票根。
食物由桃園在地的德西印度餐廳提供。德西印度餐廳老闆來自泰盧固邦,餐廳招牌菜色以印度香飯最廣為人知(最有名的Biryani正是來自海德拉巴的dum biryani);當天提供的餐點也是頗受好評。開場表演請到中央大學表演經驗豐富的Vaidehi表演印度古典舞蹈Kathak;以及首次在台灣印度社群中亮相,赴印進修Kathak逾9年的台灣表演者Wanda-兩個都是表演北印度的古典舞蹈,但各自呈現不同流派的風格,好看是好看,但不免讓人覺得有點重複;畢竟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古典舞蹈至少有七種。之後的表演絕大部分都是當地知名健身房旗下印度舞蹈教室的學生演出;是有很會跳的人,但是差不多的面孔連跳四五首總有種成果發表的感覺… … 雖然這次小編也受邀作為中文主持,但平心而論表演部分的確差強人意。到最後的DJ熱舞時段時許多貴賓已提前離席,不過學生自己倒是玩得很開心,連副校長都待到最後,還被學生邀去台上一起跳舞,非常難得。
若要我給建議,首先是希望下次能提早規劃,至少要有一個月。然後請來有辦活動經驗的學長姊指導,在表團成分及活動細流上有許多可改進之處。願我們元智可以早日尋回當年Holi的榮光啊~
中央大學
真正在差不多水平上可以來比較的是中研院以及中央大學。去年我這兩場都有協助主持,今年則是中央主持,中研院協助舞團朋友演出。中央顯然有記取2018年的經驗,從去年開始就榮登我心目中最棒的團隊,今年依舊如此。據我所知,除了我之外,另外一位受邀演出的舞團老師,也都在約九月的時候就受到主辦單位邀約,感覺備受尊重。除此之外,整個活動的宣傳也都按部就班進行,表團的安排更是別出心裁,除了開場的印度古典舞之外,還邀請到資深印度古典樂大師若池敏宏(人稱WAKA老師) 及搭檔帶來正統的印度古典樂現場演奏;除了印度舞,還邀請桃園在地的敦煌舞團的孩子們表演中國民族舞蹈,以及來自台北國標舞團的騷莎;主辦單位說希望他們辦的排燈節不只是印度人的活動,也是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大家可以參與的盛事;因此特別花心思找了不同風格的表演團體來共襄盛舉;論多元性這場真的沒話說。
餐點打安全牌;選擇了活動外燴經驗豐富的馬友友印度廚房。因為我今年十一月活動共吃了三次馬友友的料理所以我沒什麼好說的 XD,但因餐廳規模大,還有餘裕製作甜點, 中央場的每位賓客都可以得到手工製作的DIWALI節慶甜點Boondi laddu,感覺特別有過節氣氛。活動尾聲也是印度朋友最期待的DJ熱舞部分時間也相當充裕,大家都跳得十分盡興;連印度台北協會副代表一家都和我們一起玩到最後。
此外中央場也是北台灣這三場中唯一有玩仙女棒/放煙火的-這是在印度過排燈節必不可少的象徵儀式;不過在台灣因為一些學校有限制,所以很多主辦單位會掠過這部分。中央既能夠用在地化的方式慶祝又保有傳統的成分,活動後其良好口碑也在賓客間傳誦,算是相當成功。
中研院
中研院是今年最後一場排燈節,由於這也算是台北主場,因此去年開始就有官方單位的贊助(印度台北協會),也因此辦理上要考量的部分也較多。本次從確定日期開始到報名中間大約有兩週時間,許多台北的朋友早已私下各種打聽買票門路;深怕錯過今年最後一場(也通常是最盛大的一場)排燈節慶典。不過當主辦單位真正釋出售票訊息到完售只有不到兩天的時間,除了工作人員、表演團體及貴賓之外,本次因應防疫,只有販售180席;所以感覺也不用多少時間宣傳,反正台北主場大家都想來(吧?) 以至於當停止售票公告發出時,不少抱怨傳出,說沒看到公告或是售票管道不明確等。不過除此之外呢,中研院的表演水準依然循規蹈矩,沒什麼好挑剔;特別的是,本次表團有部分是透過公開徵選,有別於以往由主辦單位自己接洽,公開徵選的流程給了許多嚮往台北主場的人一個機會演出,也帶來一些新鮮感。
而這次我的跑趴小夥伴,除了自己的舞團壓軸之外(作為本次團員我也壓力很大哈哈哈) ,還和中研院當家女團 Taragan做開場之一的演出;他們的精彩熱舞繼長官致詞及端莊的古典舞之後,一舉點燃了整場觀眾的熱情;台下的歡呼吼叫讓人又有了終往年的感覺~ 印度的活動就是要這樣熱鬧啊。
不過也是因應防疫減少近距離接觸,本次不但少了印度觀眾最期待的DJ熱舞時間,也沒有了熱騰騰的自助晚餐;取而代之的是餐盒在活動結束之際發放,不得不說是有點小失落。不過在世界各地人人自危的深秋時分,我們還能有這樣熱鬧溫馨的活動,就已經很幸福,應該要知足。
活動結束後大家依舊依依不捨地在門前拍照聊天,或是就著樓梯就吃起了便當,也是想和朋友多聚聚,留下盛裝的合照作紀念。我們也不例外,想到我最愛的中研院女力Taragan明年可能就真的沒有了,不禁也是有點感傷~ 所以每一次的相聚都一定要精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