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ja媽媽的印度扁豆燴飯
耳聞這道菜許久-應該說部落格開台以來前三個收到私訊表示願意協助我作這主題紀錄之一就是這道菜。當初主動跟我提的卡納達朋友(也吃素)因為住的地方沒有廚房,所以作這道料理都是用大同電鍋一鍋完成!所以說如果要配合我部落格紀錄的話,他希望可以先借到一個比較能看的廚房。後來因為場地各種喬不攏而作罷。但對於像我這種不會煮飯又想嘗試異國料理的人來說,可以用一鍋就完成的食譜真的很吸引人~這樣我就能端出來給別人看說自己不只會吃印度菜還會做呢 ˊ艸ˋ
沒想到因緣際會下,部落格開台兩年(!?) 後的今天,居然受邀到卡納達朋友家吃飯,媽媽準備的正是這道菜!當年妄想可以舌尖上嘗遍印度,感覺雖然不積極,但感覺吃的版圖一直默默地有進度呢。有點小開心~
Bisi bele bhath是一種辛辣的米粥,起源於印度卡納塔克邦。 Bisi bele bhath,用卡納達語翻譯成“熱扁豆米飯”,純素且富營養價值。據說它起源於邁索爾宮,並從那裡流行到卡納塔客邦各地。
印度是吃素大國,在印度吃素超方便,也可以從各種豆類補充到蛋白質,在印度,吃素一點都不麻煩;甚至傳統習俗高種姓的人們也都是吃素(了解更多),本文主角跟上面那位電鍋煮扁豆粥的朋友也都吃素。因此吃素的印度人到了台灣,往往會比吃葷的更痛苦-印度人本來重口味(各種香料入菜;所謂masala),來台灣的前幾個月通常發現食物食而無味難以下嚥,且吃素選擇又少很多,因此很多來念書或是來工作的,不管是男是女不管以前在家需不需要下廚,都在這邊養成煮飯的習慣。
這道熱扁豆粥其實跟我們在泰米爾活動中吃到的Pongal有點像;本體都是米飯跟扁豆;只是節慶用的Pongal是甜的,而卡納達邦的Bisi bele bath是鹹中帶辣的。因為這道菜的普及,所以其實各家都有自己的秘方,有繁複的作法也有速成的方式,就像我們的滷肉飯一樣,隨人詮釋。在卡邦也是特別受歡迎的周末懶人早午餐選擇。不用早起上班的人們,先起床張羅一下食材,放進壓力鍋裡面煮,再睡一波回籠覺就可以等吃飯了。堪稱人妻法寶,懶人心頭好。
在這裡就是遊子思鄉下廚(趨近於)零失敗的家鄉味料理。甚至連香料都不想操心的人,印度店買個Bisi bele bath調味粉就可以複製出家鄉的味道!外國人想要秀一波印度料理其實一點都不難啊你說是不是。
一個美味升級的小撇步與各位分享,起鍋前加入一點印度澄清奶油ghee (如果都買調味粉了就連ghee一起買啦~ 且ghee很多用途,是印度菜畫龍點睛的元素;詳參文章)可以讓風味層次更濃郁更豐富唷。
延伸閱讀:
印度扁豆燴飯食譜(文字)
印度扁豆燴飯製作影片
熱情好客的朋友還周到地準備了甜點,印度牛奶軟糖(Doodh Peda)。這道甜點一般在店裡看到的外型扁扁圓圓,由奶粉及煉乳做成。據說 peda 源於印度北部,經常也在廟宇裡看到人們發放 peda。然而這道甜點其實魅力遍及全印,各地都有地方稱呼。也是印度光明節(Diwali-慶祝光明戰勝黑暗,普天同慶的節日)的必備甜點。
印度甜點是活動節慶不可或缺的小物,跟西式糕點又是完全不同次元的類型,點按文章來看看印度人都吃些甚麼甜點吧~
雖然在台灣製作印度料理必備的香料取得不易,但是這道甜點確是難得可以用當地食材製作的印度風味。怕香料味的話連綠荳蔻粉都可以省起來。
如同我們的扁豆燴飯一樣,這道點心做法可以講究也可以簡單,以下提供兩個食譜供各位參考。
如果你人在外地,或是短時間之內就要生出親手做的料理,那準備好奶粉、煉乳、奶油;用微波爐即可製作。
比較講究的話,用全脂牛奶細火慢燉成濃稠狀(大概要20~30分鐘)後另外熬煮糖漿混和,另外混拌好的麵糰可再依喜好加入適量番紅花及綠荳蔻,最後成形時以堅果裝飾。
這道晚餐的結尾則是以朋友從附近全聯買來的小美冰淇淋做節。一拿到小美的台灣人紛紛感嘆"這是我們的童年啊"默默為這道印度家鄉味晚餐增添幾許在地風情,難得的相聚也讓我們回憶起去年在元智一起籌畫色彩節的過程以及被他猛烈攻擊的心情,感覺和今天判若兩人呢。對我們這種人來說,活動上容易認識朋友,但能夠約得出來一起吃飯的朋友才是真的能開始算朋友啊 ˊ艸ˋ 謝謝Teja的邀約~ 希望明年邦加羅爾你的婚禮上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