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三重老公寓的泰米爾家常菜

Beyond The Food
6 min readMay 2, 2018

--

從小在三重長大,這些年都在台北混,沒想到這次重返老家居然是因為印度朋友。
想當年其實鄰里也沒多少外國人,偶爾出現個摩門教徒就夠讓人側目的了。沒想到在多年後的今天,熟悉的鄉里也出現了印度人。
大部分我認識的印度人不是在台北就是在同鄉密集的新竹,對於印度人不是那麼密集的區域;特別是英文不是那麼通的地方,其實我是滿好奇他們平常怎麼料理一日三餐的~

這位來自泰米爾納度邦,在北科大念書的S,其實才24 25歲,加上因為身版小,看起來比我小很多,也在知道我的年紀後開口閉口都叫我 akka(姐姐),我也就順理成章叫他thambi(弟弟)。這位弟弟老家在鄉村,爸媽都務農,他回家的時候也會幫忙牧牛放羊,是個單純的孩子。

認識他其實不久,是在今年稍早的泰米爾豐收節慶典。慶典活動的學生志工不少,但是說到要乖乖待在一個位子上錄完所有節目,卻不是每個人都想做的事。他今年第二次被授命幫忙活動攝影紀錄的。因此活動上沒太多時間互動。但之所以他讓我特別印象深刻,還有跟我一個共通點 — 就是他也是韓飯啊 XDDD 天下韓飯何其多,但是來自印度的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P 只是我喜歡的是防彈他喜歡的是TWICE (也不用太意外)而且臉書封面照還是志效大頭照!(好像是相對冷門的本命!?)讓我感覺在茫茫印度新朋友中特別有共鳴~

弟弟知道我在經營這個部落格,一直跟我自告奮勇要煮給我吃他的家鄉菜。只是因為雙方各自有活動,一直延遲。最可愛的是,在我後來跟他提出幾個可以的時段時,他很坦白地跟我說,希望能安排在發薪後,才能張羅好的原料下廚。(對印度人來說,客人是最大的 / Atithi Devo Bhava。) 對話至此我有點哭笑不得 — 我還是第一次從這樣熟度的朋友口中聽到對財務這樣的坦白~不過其實我是滿欣賞這樣,因為我自己就做不到 :P

S住的地方就在三重一般公寓的頂樓,跟四位泰米爾同學分租。如果不是因為他帶路,我也不會想到這個地方會住印度人(跟我老家超像的鄰里)。不過看到目前,許多印度學生在外面都住頂樓加蓋的確是共通點,主要是便宜。

一路走到六樓稍作喘息後進廚房,就看到一片狼藉 XD 果然跟資深主婦很不同呢。主婦們習慣保持清靜的工作桌面,但是來台灣才開始學煮飯的研究生們就顯得比較沒那麼俐落。我想我真的開始學下廚也會是這樣情景吧~

平常有在看我部落格的他深知我熱愛有薑的香料奶茶,特地準備了鹹鹹圈veda還有加了chai masala的香料奶茶,另外再切幾瓣薑和奶茶一起煮~途中一度找不到濾茶葉的篩網,用泰米爾語喃喃自語實在是很可愛。

他說:今天我們先喝奶茶跟鹹鹹圈開胃,然後再吃正餐:
*雞肉咖哩
*豆泥 Daal
*蔬菜咖哩
*米煎餅 Dosa
*(仿)印度麥餅 — 用冷凍義美蔥油餅乾煎而成- 這貌似是流傳在所有在台印度人之間的”Juggad”(因地制宜的替代方案)
*優格沙拉(無糖優格再加上洋蔥、生辣椒、芥末籽;略用鹽調味)
*白米飯

在我到之前咖哩跟米飯已準備好,唯獨等我來才要現炸鹹鹹圈。在準備混拌麵糊之前,S猶豫了一下,「你不介意我用手吧?」我說當然不會啊~我如果介意用手準備的菜,我還能吃印度菜嗎 :P

這也讓我想到之前在泰米爾太太家作客時也是準備鹹鹹圈跟南印濾掛咖啡。看來這是別於北印奶茶跟咖哩角的待客之道呢~

特別注意到擺在房間角落的大紙箱,裡面裝滿了紫洋蔥。我知道一般在印度都是用紫洋蔥料理,但是在台灣紫洋蔥好像比較貴吧。他說他們買了一箱才兩百,因為做印度菜實在不能用白洋蔥,味道根本不對 — 後來才知道,白洋蔥味甘甜,較常用於生吃或煮湯,而印度料理味重,白洋蔥無法帶出其辛香。反正既然天天都要用到,那就跟認識的人買多一點比較划算~於是男生宿舍裡出現這麼大一箱洋蔥也是很合理的。

而打開置物櫃,看到滿滿的烹飪用品,我不禁好奇這些都是哪來的 — 畢竟這跟我在台灣印度店看到的都不同(台北目前主要的大印度店都是偏北印的廠牌),弟弟這邊的包裝跟牌子我都滿陌生的。他解釋說,他們從不到印度店買,一則是因為太貴,再來是沒有自己要的東西。

他給我看一包看起來像乾餃子皮的appalam-經過解釋我了解這基本上是跟北印的papadum差不多的脆餅,只是北印一般比較大片這樣,通常都是當佐餐開胃點心。但是他們還是有自己愛用的牌子,所以寧可拜託要來台灣的印度同學室友之類的幫忙帶,或是家人愛的包裹這樣。所以私心認為搞不好在台灣搞南印雜貨店也是大有商機呢。特別是在新竹或是台北較多南印人聚集的地方,有南印風味可選就不須屈就北印店且不用等家人寄上一個月啦~

小弟謙虛說自己不會做菜,但其實他用心呈現給客人的料理誠意跟分量十足。平心而論,我當天最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扁豆泥 Daal — 清爽的咖哩扁豆泥配飯吃就很有飽足感且不膩,更是許多在台灣的印度學子最常出現在餐桌上的菜色。不管是南印北印,印度教穆斯林,吃素還是吃葷,一周總有兩三天要吃上扁豆泥。這就是一種屬於日常生活的味道吧。

飯後S拿出一根美美的香蕉堅持要讓我吃下去,說這樣幫助消化。雖然我已經吃到牛仔褲緊繃了,但他還是堅持,最後妥協一人吃一半,結束這個喬了超過一個月終於實現的週末午餐聚會。

除了我之外,之前在這層溫馨的頂樓套房,他們也招待過同實驗室的同學,那天約莫20個擠在這邊,台灣人印度人一同享受來自泰米爾納度的家鄉風味。個人覺得這是件很棒的事;一方面因為大部分台灣人比較沒機會在餐廳以外的地方吃到各邦特色料理,另一方面也能藉朋友的分享,了解我們一般不太有機會從主流媒體上得知的印度地方風情。

--

--

Beyond The Food
Beyond The Food

Written by Beyond The Food

在台灣的印度人都在吃什麼玩什麼?讓北台灣最愛跑印度活動的我來告訴你!https://www.facebook.com/beyondthefood/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