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排燈節家庭聚會之南北印大不同

Beyond The Food
Nov 16, 2023

--

排燈節在文化意義上的北印(印地語使用區)較為盛行,迄今我在台灣參加過的公開排燈節慶典也是北印為主的節目及群眾。但實際上我卻沒機會參加北印家庭的慶祝 — 直到今年受朋友邀請亂入人家家 — 才終於解鎖了一次道地的家庭式排燈節聚會。

這邊感覺有必要說明一下南北印的差別~ 日前看到一篇文章,才發現原來許多台灣人對南北的印象還真的只用地理劃分 — 這邊須要跟大家說明一下~ 不盡然!本部落格開台以來曾以食物說明區域差異,大家可以先行考古 (連結)。

事實上,印度這麼大,每個邦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傳統。就連小小一個台灣都能戰南北,更何況印度。這邊先不說東西,純就南北而言,Hindi使用者(多分布在中部以北 — 通稱北部人,也是大部分台灣人對印度人的印象)歷來和Tamil語系使用者(以泰米爾納杜邦為主,通稱南部人。其實南部還有andhra pradesh, Telengana, Kerala, Karnataka等邦,但這些地區通Hindi程度明顯比Tamil Nadu 高出許多)存有齟齬。

Tamil 使用者大多不會Hindi;而Hindi使用者總說Tamils愛搞孤僻想鬧獨立。除了因地理天候所以人們吃的食物不同,節慶方面北印最盛大的慶典以排燈節為主,南印則以豐收節為要。換句話說,北印排燈節具有較濃厚的宗教感,而南印排燈節娛樂性較濃厚;直到豐收節才會有較為嚴謹的宗教儀式及日程。

因為個人交情,往年排燈節我參加的都是南印家庭聚會;也見識過這個家庭在排燈節與豐收節的「搞剛」程度差異。南印家庭的排燈節宛如一場美食馬拉松,而這次有幸參加的北印聚會,則是拜拜為主食物為輔。同一天內感受兩種截然不同的地方風情,我想整個台北也只有我這麼幸運了吧哈哈哈。

我的新竹印度(泰米爾)家人時間觀比我認識的大多印度人嚴謹,慶祝節日也 不因台灣上班日改期,而是提早開始(祭祀) 。因此往年在週間我要嘛就是請假不然就是不克前往。這次非常幸運排燈節當日剛好在週末,所以我可以從頭待到尾。太太當周提醒我九點要到,於是我只好七點多從台北出發,搭乘客運到她家剛好09:06,受邀賓客已到了八九成,也都開始在準備拜拜要用的食物以及拜拜完大家一起吃的早午餐。南印排燈節期間限定特色甜點之前專文介紹過,大家可以在這邊重溫一下我上次在這個家庭吃到的甜點~ 這邊就不多說。

往年我因為要趕場所以通常吃完早餐就閃人,但這次因為晚上還有活動,所以就好整以暇留下來,沒想到見識到了往年我錯過的部分 — 原來通常我離開以後大家休息一陣就開始準備午晚餐啊!

有別於北印家庭排燈節期間的茹素齋戒,南印就當這是個國定假日週末派對,澎湃的葷食沒有在介意的。兩三點多開始,看到有人開始在切番茄洋蔥芫荽薄荷,我就問了在準備什麼-結果是我好久沒吃到的羊肉Biryani~真心期待啊。其他泰米爾朋友表示,他們週間會吃雞肉魚肉,但是羊肉通常週末或是節日才吃。今天是排燈節,當然值得吃羊囉。

印度媽媽偏好傳統市場新鮮的羊肉,比起超市一盒一盒按照部位分好的羊肉,她去市場買回來的一整袋由內到外,包含骨肉到內臟,需要更多時間處理-且內臟類也較少見於北部料理,今天能吃到印度方式料理的內臟讓人十分興奮!煮完兩大鍋的羊肉香飯之後開始料理羊肚腸咖哩(boti curry)以及胡椒炒羊肝。有別於台灣著重鮮嫩的口感,內臟燉煮時間之長加上切成小塊還有重調味,不要說腥味了,內臟感也稀釋很多。

炒羊肝老實說我覺得相當下酒XD 羊肚腸部分則是做成比較湯湯水水的咖哩,步驟更顯繁瑣。這頓所謂午餐準備好上桌時都已經快要五點半,真的吃完可以不用吃晚餐了~ 本來還有點擔心會延誤到第二攤的行程,但想想自己也是有參與到準備,實在不甘心就這樣離開。幸好還是有吃到呢~ 開心!

後來也才發現,原來早上拜拜的這些甜點不是讓人一早就吃的,而是在準備午晚餐的漫長過程中餓了還是嘴饞時可以派上用場啊。

‌趕在六點出頭告辭,趕去清大附近的另一攤。這是上禮拜臨時受新朋友之邀的場,本來還擔心很多人不認識,我的出現會略顯突兀,沒想到到了現場才發現主辦居然是老朋友的朋友,主人還幫我慶生過至少兩次!這淵源真的匪淺啊(還是也說明了北部的印度圈其實也不大哈哈哈,我在圈內混快10年應該怎樣都能牽到關係吧哈哈哈),頓時放鬆許多。

有別於南印狂歡式盛宴,這邊等賓客到齊以後以祭祀開場。我到的時後家裡的迷你祭壇已經放上了乾果甜點並燃起了薰香,整間房香氣瀰漫,給人一種和前一場截然不同的宗教氛圍。祭壇中央擺的是象神,旁邊還有兒童形象的黑天小雕像以及上方掛著吉祥天女的畫像 — 大概可一窺這家人的主要信仰。

主人先幫剛進門的賓客以硃砂及米粒點上吉祥痣,待賓客到齊以後主人播放起聖歌,人們開始拍手頌唱,一連五六首,足見這家人的虔誠。唱完之後人們依序到祭壇前祈禱及「過香」(和道教拜拜很類似的動作,暫時用這個詞彙讓大家理解!),然後才是進食。

進食的形式很像廟裡法會後的結緣食物發放:大家頗有默契地一批人席地而坐,另一批人則擔任志工負責裝食物服務先吃的人,看到盤子空了還要主動詢問要不要續。先吃的人也很識相地吃完就會把位置讓出來給下一批賓客。

餐食提供的自然是素食,包含了北印度排燈節象徵性的飲食炸麵餅(Puri),還有搭配的馬鈴薯咖哩以及鷹嘴豆咖哩。其中馬鈴薯及炸麵餅的組合可說是這節日的標配組合 — 看別人動態這麼久終於第一次在這天被我吃到了~ 有種完成感。此外還有飯後甜品Kheer (甜米粥) 以及喀拉拉的炸香蕉片。分量不多,象徵意義大於飽餐一頓。和上一場有著顯著的差異 (也是幸好有吃飽再來哈哈,不過這整天早已澱粉過量了不用說)

因為隔天還要上班所以我提早離開(說提早其實也已經九點多),後來聽說留下來的人們還有繼續玩遊戲及唱歌到半夜~ 但我可能也沒辦法撐到那時候,主要是六點就起床開始整天的跑行程。一天下來雖然疲憊但感覺相當充實 — 是有別於參加公開場活動的更深入參與及文化觀察,真的要非常感謝所有朋友的對我的關愛~ 希望明年也有機會見識更多不同的排燈節家庭聚會!

延伸閱讀:

前傳:在本部落格之前印度料理之化整為零第一次和在台印度人共度豐收節排燈節吃甜甜

--

--

Beyond The Food
Beyond The Food

Written by Beyond The Food

在台灣的印度人都在吃什麼玩什麼?讓北台灣最愛跑印度活動的我來告訴你!https://www.facebook.com/beyondthefood/

No responses yet